blogads

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

虛詞:郭錫良講「代詞」

郭錫良
古代漢語語法講稿
2007.7
頁77~95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內容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




人稱代詞

上古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,作為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「他」,到六朝時才出現。

無定代詞

是郭錫良特有之說。
或,是肯定性的無定代詞,一指人,也可用以指事物。
先秦古籍中,「或」不能理解為「或者」(副詞或連詞),應理解為代詞。
到了漢代以後,才用作副詞或連詞,反而少用為代詞。

輔助性的代詞「者」和「所」

也是郭錫良的特有分法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意見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人稱代詞

郭錫良說漢語常常用謙稱或尊稱來代替人稱代詞。

本來應該是稱呼人的名字,但是在對話中省去名稱,用代詞去指稱對象。
現在郭錫良卻反過來以「稱名」作為人稱代詞的替代,似乎顛倒了兩者的次序。
且,既然已經以名稱呼,就不該視為代詞。例如:
小明說:「我」,是指稱小明;
小王說:「我」,是指稱小王。

然而,小明說:「小明」或小王說:「小明」,都只可能只小明,而不可能指小王。
可見,稱名與代詞是兩回事。

指示代詞

若、爾、然

  Tip:若在詞尾,相當於「......的樣子」,與指示代詞不相干。

輔助性的代詞「者」和「所」

動詞 + 者 :變成名詞
郭錫良認為這個可以用來「化替」一個人或是一個事物。
這算不算是有代詞的性質?
如92頁:「行者甚眾」,行者可以指外交官,也可以指一般行人。如此,「人」是否也有指代作用?顯然沒有。
「古者丈夫」
「陳勝者」
這些例子分析下來,郭錫良認為這些「者」都有指代作用,但其實沒有什麼說服力。

「見者」:看見的人。表示動作的施事者。
「所見」:被看見的人。表示動作的受事者。

  Tip:見,也可以用來表示被動語態)
  Tip:「相」,表示主動語態。相思:主動思念。

輔助性的代詞,及無定代詞

這兩種代詞其實並沒有什麼指代的作用,比較像句子中的某種特定的用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